分析完茶飲店的火爆,我終于知道咖啡館為啥難賺錢了
發(fā)布時間:2018-03-02
近兩年,茶飲行業(yè)勢頭一路看漲,對于這一“競爭對手”,咖啡從業(yè)者有什么看法呢?
今天這位作者就從中啟發(fā)頗多,對精品咖啡館的產品定位進行了思考。
1
開咖啡館的你,如何看待茶飲店的紅火?
幾個月前我和 BAPLUS 的 CEO Evan 一起去杭州的CM Lab給朋友新店捧場,一路上閑來無事各種瞎聊,從行業(yè)內幕到各種八卦,直到話題聊到如何看待現(xiàn)在的精品咖啡市場。
聊到最后我們都不約而同地認為,國內現(xiàn)在大多精品咖啡館產品定位存在一些問題。
為了解釋這個問題,我們需要換個維度視角來看看“競爭對手”是怎么發(fā)展的。沒錯,這個競爭對手就是當紅的茶飲店。
很多咖啡人一提到茶飲店就嗤之以鼻,認為那與自家客群是兩類人,真的是這樣嗎?
從宏觀來看,所有的飲品類別都在搶奪消費者有限的胃容量,簡單來說,喝了酒就喝不下咖啡,喝了咖啡就喝不下茶,這是再現(xiàn)實不過的底層邏輯吧?
這些飲品品類看似面對不同的消費客群,但都想主動拉攏更多的新消費群體進來,唯獨精品咖啡,一直高高在上,認為這些群體不要也罷?
2
茶飲店 vs 咖啡店:更少的投入,更高的產出?
若你稍微了解過飲品市場的話,想必茶飲市場的火爆程度遠遠超過想象。
別的地區(qū)不敢說,起碼在上海,大街小巷充斥了各種茶飲品牌,以往那種看起來臟兮兮被稱為“水吧”的“一代茶飲店”早已不復存在。
經(jīng)歷了“二代店”的產品與形象升級后,有了前輩們經(jīng)驗的網(wǎng)紅店直接踏過巨人肩膀越級到了“三代店”。
三代店除了店面更大、設備投入更多、裝修更為精致外,在產品上也開始觸及咖啡這個領域,著實讓眾多咖啡館尷尬不已。
茶飲門店的投入與回報產出,無疑是令咖啡從業(yè)者們羨慕的狀態(tài),其他不說,光是設備總投入上,有幾家茶飲店的泡茶設備比得上精品咖啡館動則幾十萬的咖啡機的?(人家原材料一個茶葉罐就能解決的事情,我們的原材料除了保鮮罐外還要來臺EK43.....)
所以相比做精品咖啡館來說,投資個茶飲店:設備器材投入小、原料更便宜、食材賞味期更長、人工培訓更便捷、人力成本相對較低、產品受眾群體更大……
另外,即使茶飲店裝修投入跟咖啡館一樣,回報率也遠遠超過咖啡館,更別說后期的門店復制擴張成本了。
在投資回報率上,茶飲店完勝咖啡館。
3
咖啡館全憑文藝青年的夢想與情懷在支撐?
從以上幾個簡單的局面來分析,同行們也意識到這些問題,紛紛開始往小店發(fā)展,開始主打外賣。雖然房租壓力、裝修成本有大幅度減輕,但為了撐起精品咖啡的這面旗幟,硬件投入其實并沒有節(jié)約多少。
結果經(jīng)常能見到店家苦笑說,現(xiàn)在開家咖啡館,完全是憑著文藝青年的夢想與情懷在支撐。那有沒有可能打破這個僵局呢?
說實話,按照現(xiàn)今一線城市的咖啡普及率,很難。起碼在飲用人群基數(shù)不夠大的情況下,想與茶飲店競爭并不容易。
都說喝茶有歷史淵源,所以市場成熟,而咖啡是舶來品,故需要花時間培養(yǎng)市場,那如何培養(yǎng)精品咖啡的消費者呢?
這時很多店都會不約而同地拿出精品咖啡作為賣點,突出原產地特色,使用更貴更好更稀有的單品,絞勁腦汁做出炫酷的手沖體驗。
結果呢?消費者真的買賬嗎?
同樣,為了保持專業(yè)度,大多咖啡師每天早上開吧時,測試最多的部分是濃縮的味道,結果呢?門店一天賣出去幾杯濃縮?
當然,測試那些并沒有錯,但為了得到幾個專業(yè)人士或骨灰級愛好者的好評真的有那么重要嗎?更諷刺的是,往往獲得業(yè)內好評的店都不怎么賺錢,反而被吐槽最多的那些品牌卻賺得盆滿缽滿。
4
底層消費邏輯:茶飲消費者喝的并不是茶
為什么中國茶飲店能遍地開花,甚至都開到海外,難道真的是因為中國人愛喝茶嗎?
如果你特意去關注一下那些茶飲品牌的菜單,看看排隊的人群都買了哪些產品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:原來大多茶飲消費者喝的都不是茶啊!
奶茶、奶蓋茶、水果茶。
試問以上哪一款產品,是簡單的單品茶?
看到這里,我不知道你是否已經(jīng)有感觸,風風火火這么多年的茶飲市場,從來不是以賣單品茶為盈利方向,而是以調配茶為核心產品。(即使是第四代茶飲店在產品上,拼的依然是調配方式和基底茶葉的品質)這么多的強勢連鎖茶飲品牌,為何就沒人敢把核心產品定位在傳統(tǒng)單品茶上?
因為沒市場啊,年輕人喝不懂啊,市場定位不對啊……
我不敢說若干年后,升級后的第四代、第五代茶飲會不會轉變核心產品,但起碼在目前消費市場來看,更能讓消費者們喝出差別,喝出快感的茶飲,一定不是單品茶。
再回過頭看看我們的咖啡行業(yè),因為是開精品咖啡館,大家紛紛主推各產地單品咖啡,各種儀式感的沖煮工具。一杯咖啡分成冷、溫、熱盛裝,配以天書般的風味輪描述,加上咖啡師面無表情的高傲神情,消費者只好低著頭用盡想象力來品嘗眼前這杯所謂的“ 原產地風味”(還不給糖奶加)。
試問,在如此“惡劣之條件下”,還能從中找到愉悅感,并大力追捧你的消費者要有多自虐?
可能連自己都已經(jīng)忘了,所謂從業(yè)者的我們,也都是從消費者一路走過來的,讓你覺得身心愉悅的第一杯咖啡,一定不會是濃縮,也不是那杯不加糖不加奶的單品咖啡啊。
來源:咖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