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美食之都順德助推中餐“申遺”
發布時間:2014-12-03
[摘要] 目前中餐正在積極準備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,順德此次“申都”成功,有望進一步推動中華美食的“申遺”步伐。
“順德成為世界美食之都!”12月2日,順德“申都”成功的消息在順德市民中奔走相告,順德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,作為國內繼成都之后的第二個“美食之都”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這份榮譽,既是順德的榮耀,更是整個粵菜文化的榮耀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國烹飪協會也在第一時間向順德表達了祝賀,協會專職副會長馮恩援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粵菜在全球具有廣泛的影響力,此番將“世界美食之都”授予順德,將有助于粵菜向全球推廣。他還透露,目前中餐正在積極準備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,順德此次“申都”成功,有望進一步推動中華美食的“申遺”步伐。
始于秦漢盛于清末
有順德學者認為,順德菜是構成廣府菜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發展軌跡與廣府菜大致相同,即源于古代嶺南地區的越人,形成于秦漢至隋唐時代的“漢越融合”,發展于明清之時。根據位于順德的中國烹飪學院粵菜研究中心的考證,早在秦漢時期,順德先民已形成了“雜食”、食生和嗜食海鮮的風俗,懂得用蔗糖調味,這正是廣東粵菜崇尚清淡鮮美的起源之一。到了唐代,順德人已過上“天天魚做菜,隔日魚煲湯”的滋潤生活,并練就烹魚吃蝦的精湛技藝,烹蟹、烹蠔等方法流傳至今。
據粵菜研究中心原主任的何銳連介紹,明代的順德已成為珠三角有名的商品性農業區,大良、陳村等地講究飲食之風逐漸盛行。牛乳餅、倫教糕、龍江煎堆等精制風味小吃相繼問世。清代,順德飲食文化更上一層樓。
及上世紀上半葉,順德美食更是精彩紛呈,“大良野雞卷”、“頂骨大鱔”、“燒筍尾”、“釀鯪魚”、“雙皮奶”等紛紛涌現,成為粵菜經典。改革開放后,順德美食與時俱進,推出了“一品海參”、“水魚燉翅”、“牛奶炒龍蝦球”等精美高檔的菜肴。
沖出順德 名揚省城
潛心研究順德美食文化30多年的順德本土學者廖錫祥認為,順德美食的發展,也依托了廣州這個“大舞臺”。當時的省城已有粵菜“集大成”之勢,以海洋食材為主的潮州菜,以山地食材為主的客家菜,代表鄉土菜精華的廣府菜各顯神通,而順德菜恰恰是廣府菜的重要組成部分。“根據我們的研究,順德為廣州培養了大量優秀的廚師,有了廣州這個大舞臺,順德菜才有了一展拳腳的機會。”廖錫祥說道。
當時,順德云集了很多廣州商人,商人講究效率,不喜歡那種動輒就要準備幾個小時的“貴族菜”,喜歡的是“又快又香”的鳳城炒賣,“順德菜追求食物‘真鮮’,又有快捷炒賣的技藝,當時順德所有的酒樓都以炒賣為主,而不像其他地方先把食物做熟,有客人來點,再加熱端上。”廖錫祥解釋:“一個小時內吃一頓小炒,敲定一宗生意的‘效率飲食’,促進了繅絲業的發展。”
沖出中國 走向世界
在順德政府以及順德飲食協會、廚師協會等民間組織的大力推動下,順德菜近年來不斷走出國門。
去年4月,順德第一次代表中國餐飲界,參加由文化部和中國烹飪協會推出的文化交流活動。活動結束后,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州立大學孔子學院還邀請了四位順?名廚到該學院做客席教授。
去年11月,四位順德菜名廚掌勺了在澳大利亞舉辦的順德美食節。“我們原本商量好的就是做4道菜,供應酒樓每天的散餐。”大廚馬澄根表示,但到了以后才知道因為反響熱烈,臨時又再加菜。
揭秘:“媽姐”或是最早推廣大使
有一個獨特的群體,對順德菜的推廣可謂功不可沒,這就是被稱為“順德媽姐”(也稱“順德馬姐”)的家庭保姆,她們烹飪功夫一流,于是清末很多在外國家庭擔任保姆的馬姐,最終因為主人不舍,被一同帶回歐美。
廖錫祥告訴記者,根據研究,百年前馬姐在歐洲等地落地生根后,也成為第一批的順德菜“推廣大使”,相當一部分歐洲人因此早就知道順德菜的美味了。
順德美食可給中餐“申遺”加分
中國烹飪協會專職副會長馮恩援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順德“申都”成功,是中國美食文化得到廣泛認同的體現,也是粵菜進一步走向世界的重要體現。
馮恩援同時透露,目前中國美食正在積極申報世界非物質遺產名錄。據馮恩援介紹,目前在飲食類的世界級“非遺”中,已經有法國餐、地中海飲食、土耳其傳統美食、墨西哥傳統飲食,韓國越冬泡菜、日本料理和食六項,但中餐卻仍然缺席,這對于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文化來說,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。
“明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‘非遺’申報年,具體的申報形式還需要進一步論證,但順德‘申都’成功后,將可以增強中餐在國際美食文化交流中的話語權,對‘申遺’也是加分和促進”。
來源:餐飲新聞